從雷達到智慧食堂,RFID技術的百年變遷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利用多普勒效應率先提出多普勒式雷達。21世紀10年代,乘著物聯網、AI技術的東風,智慧食堂逐漸步入大眾視野。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物看似毫無關聯,而鮮為人知的是,二者都運用了相同的技術——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全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其原理為閱讀器與標簽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數據通信,達到識別目標的目的。由于雷達技術的發展和進步,1948年RFID的理論基礎誕生。進入60年代,相關理論不斷發展并在實際中得到一定運用。進入21世紀,人們普遍認識到標準化問題的重要意義,RFID產品的種類進一步豐富發展,最終被廣泛運用在智慧食堂相關設備中。
RFID在智慧食堂系統中的運用
RFID技術由于其抗干擾、高性能的特點被廣泛運用于智慧食堂設備中。以樂牛智慧食堂相關產品為例,RFID技術被運用于菜品出品、餐具識別以及讀卡等環節中。一方面,RFID技術抗干擾能力強,可以實現多個天線近距離同時穩定工作,應用于無感出品臺、菜品識別收銀機等產品中;另一方面,一根天線100%穩定讀寫,餐具漏讀率為零,可同時識別16個以上的餐具體現其高性能的特點。
RFID智慧食堂產品優勢
當前階段,RFID技術在智慧食堂實際運用中體現出以下優勢:首先,在打餐環節通過合理的規劃,廣泛應用RFID技術的智慧設備替代收銀、出品環節的人工操作,降低用工成本。其次,搭載RFID技術的樂牛無感出品臺與智慧餐臺通過餐盤中的芯片信息的讀寫實現菜品智能出品與識別。整個過程僅需0.8秒,降低取餐時間。最后,消費者將IC卡放置在內置RFID技術的樂牛智慧餐臺讀卡區即可完成支付。全部流程僅需5-6秒即可實現,顯著提升了消費者用餐體驗,降低食堂經營管理成本。
RFID智慧食堂未來發展設想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領域近年來愈發為社會所重視,其中食材來源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RFID技術具有唯一性,未來在食品安全領域擁有廣闊的使用前景。畜牧業運用RFID電子標簽,可以記錄動物的所有信息,包括出品種、是否健康、防疫情況等;一旦發生情況,可以通過大數據全流程追溯到問題的起源和消費者的終端,采取相應的措施。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了解上述信息,吃的更放心。
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在未來RFID技術將更廣泛的應用于智慧食堂的各個領域。
走近新一代智慧食堂,以行業領先的RFID和AI技術為基礎,自主研發餐線無人收銀、計量自助餐、人臉消費機和食堂管理軟件等核心產品。在核心產品的基礎上,結合線上食堂、健康膳食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前后臺一體的智慧食堂解決方案。
最新消息
-
2024-12-19
-
2024-12-11
-
2024-12-10
-
2024-12-04